完美体育-杨瀚森谈NBA选秀,没有太多想法 被人家去选的 能够选上就好
青岛男篮的年轻中锋杨瀚森,近日再度成为媒体焦点,随着2024年NBA选秀大会的日益临近,这位年仅18岁、已被视为中国篮球未来内线希望之星的少年,对外界的广泛猜测和期待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淡然,在一次训练后的采访中,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回应了完美体育沸沸扬扬的选秀话题:“我没有太多想法,我就是被人家去选的,能够选上就好。”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,背后却蕴含着一个年轻运动员对梦想的执着、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未来的平静期待。
风暴中心的平静:杨瀚森的选秀心态
在当今这个体育与商业高度融合的时代,NBA选秀对于任何年轻篮球运动员而言,都是一场可能改变一生命运的巨大风暴,无数双眼睛盯着,无数份球探报告分析着,媒体的聚光灯炙烤着,身处这场风暴中心的杨瀚森,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。
“没有太多想法”,这首先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智慧,对于杨瀚森来说,过度的瞻前顾后和患得患失,无疑是竞技状态的大敌,他的日常依然被训练、比赛、恢复所填满,在青岛队的训练馆里,他依然是那个最早到来、最晚离开的球员之一,反复打磨着自己的篮下脚步、中距离投篮和策应能力,这种“没有太多想法”的状态,恰恰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专注和进步的必备素质,它并非缺乏 ambition(雄心),而是将雄心内化为了日复一日的努力,避免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。
“我就是被人家去选的”,这句话透露出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谦逊,它承认了选秀过程中球员的“被动”属性——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NBA各支球队的管理层手中,他们基于球队需求、球员潜力、市场价值等综合因素做出选择,杨瀚森的这句话,反映了他对游戏规则的深刻理解:我能做的,就是尽最大努力展现最好的自己,而无法控制最终的结果,这种认知避免了不必要的自我膨胀,也预防了可能因失利而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,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成熟,远超其年龄。
“能够选上就好”,则是一种对机会的珍惜和最低限度的期望表达,它没有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,非乐透区不去”或“必须保证上场时间”,这背后,或许是中国球员对NBA舞台的深切渴望,以及对于能够踏上这个世界篮球最高殿堂的机会的无比珍视,对于杨瀚森而言,只要能被选中,就意味着拿到了通往最高水平联赛的门票,获得了一个与世界最顶尖球员同场竞技、学习提升的宝贵机会,起点或许有高有低,但机会本身才是最关键的。
天赋与基石:杨瀚森的篮球之路与技术特点
杨瀚森之所以能进入NBA球探的视野,并成为热门话题,根本原因在于他展现出的非凡篮球天赋和巨大潜力。
杨瀚森出生于2005年,身高已经达到惊人的2米18,臂展优异,这使得他在内线拥有天然的屏障作用,他的篮球启蒙较早,很快便在青年比赛中崭露头角,在各级国青队中,他都是绝对的核心和内线支柱,帮助中国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2023年男篮世界杯期间,虽然未能入选最终名单,但他已随队训练,得到了国家队老大哥们和教练组的一致好评。
上赛季,杨瀚森正式升入青岛男篮一队,开启了自己的CBA职业生涯,他的菜鸟赛季堪称惊艳,他迅速占据了球队首发中锋的位置,场均数据亮眼,不仅在得分和篮板上贡献稳定,更难得的是,他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符的篮球智商和策应能力,他常常在高位持球,作为进攻轴心,能够敏锐地发现空切的队友,送出精妙的助攻,他的篮下技术扎实,脚步灵活,手感柔和,既有传统的背身单打,也开发出了一定的中远距离投射能力,在防守端,他的身高和预判使他成为了联盟顶级的盖帽手和篮板保护者。
正因如此,他几乎包揽了上赛季CBA所有月度最佳星锐球员奖项,并最终荣膺年度最佳星锐球员,他的出现,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男篮未来内线的答案,NBA球探们看中的,正是他这种现代篮球所青睐的“技术流中锋”潜质——不仅能得分抢板防守,还能策应进攻,甚至在高位发起战术。
历史的回响:中国球员的NBA选秀之路
杨瀚森的“被选”心态,放在中国球员冲击NBA的历史长河中来看,显得尤为深刻且务实。
自宋涛(1987年被亚特兰大老鹰选中)、王治郅(1999年被达拉斯小牛选中)打开大门以来,中国球员的NBA之路充满了荣耀、挑战、坎坷与争议,姚明的成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,他以状元之姿登陆,取得了巨星级别的成就,但其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超乎常人的付出,易建联同样以高顺位(第六)被选中,其天赋和技术毋庸置疑,但NBA生涯也经历了起伏和文化适应的挑战,巴特尔、孙悦作为角色球员,也随队获得了总冠军戒指,留下了自己的印记。
近年来,更有周琦的经历作为前车之鉴,周琦同样天赋异禀,但在NBA的旅程并不顺利,未能稳定获得轮换时间,最终返回CBA,他的经历提醒着后来者,即使被选中,挑战才刚刚开始,后面如曾凡博、余嘉豪等年轻球员,虽然也曾试水或引起关注,但最终都未能被选中。
这些前辈的经历,无疑为杨瀚森提供了丰富的参考,他清楚地知道,被选中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新起点,那里有更激烈的竞争、更不同的文化、更独立的生活,或许正是这种对历史的了解,使得他能够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,用一种“能够选上就好”的务实心态去面对一切,先拿到入场券,再谈后续的发展,这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智和可持续的策略。
未来的挑战:从“被选”到“立足”
如果杨瀚森幸运地被NBA球队选中,他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方位的升级和挑战。
身体与对抗: NBA的内线是全世界身体天赋的聚集地,尽管杨瀚森在国内同龄人中身体优势明显,但面对NBA级别的力量和对抗,他需要大幅增肌,增强核心力量,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灵活性和手感,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。
技术与节奏: NBA的攻防节奏远非CBA可比,他需要更快地处理球,更果断地出手,防守端需要扩大范围,应对挡拆换防小个子的挑战,他的策应能力是优势,但面对更聪明、更快速的防守者,能否依然有效,需要实践检验。
心理与适应: 只身赴美,语言、文化、饮食、生活习惯都是障碍,从国内的焦点人物,可能变成球队的边缘球员,甚至大部分时间要在发展联盟度过,这种心理落差需要极强的调整能力,如何保持自信,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抓住机会证明自己,是最大的课题。
球队定位与发展: 选中他的球队会如何培养他?是立即进入轮换,还是作为长期资产培养?这取决于球队的需求和他的即战力,他需要清晰定位,从防守、篮板等蓝领工作做起,逐步赢得信任。
杨瀚森“没有太多想法”的心态,恰恰是应对这些未来挑战的最佳心理准备,它意味着开放、学习和适应,而不是固守己见或急于求成。
平静等待,努力前行
杨瀚森的选秀前景,目前外界预测多在次轮,但这只是一个开始,他的天赋和潜力有目共睹,他的谦逊和务实更令人称道,在喧嚣的舆论场中,他选择了一条内心平静、脚下努力的道路。
“我就是被人家去选的,能够选上就好。” 这句话不是一个梦想的缩小,而是一个追梦者的清醒,它把可控的部分(努力)与不可控的部分(结果)区分开来,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前者,这种态度,无论对他最终的选秀结果,还是对他漫长而充满希望的职业生涯而言,都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。
中国篮球需要这样的新生代力量,他们拥有顶尖的天赋,更具备成熟的心智,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,能在NBA的赛场上看到杨瀚森的身影,看到他从“被选”的那一刻起,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、无论风雨兼程的崭新旅程,无论结果如何,这份平静与努力,都值得掌声。
留言0